6月17日,“2018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全球化智库(CCG)、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与会议的相关工作。200多位智库专家学者围绕“分化、加速的全球化时代与智库创新”主题,交流研讨,思想碰撞。上海社科院智库建设基金会秘书长李轶海、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凌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上海社科院智库建设基金会秘书长李轶海在“中国和亚洲智库的崛起”圆桌论坛上发言指出,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坚持国际化、专业化的智库研究方向,在国内较早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最先发布《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至今已连续发布了5年,坚持在国内开展调研走访,实地了解智库发展动态与问题。从当前我国智库建设现状思考以下问题:面对纷繁杂乱的智库实践,进一步反思究竟什么是智库;加强智库研究人才培育,提升智库成果质量;关注智库成果转化,提升智库决策影响力;加大智库成果宣传力度,增强智库社会影响力,尤其是要解决好国际交流中外方“不想听、听不懂”的问题;深化智库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其中经费问题是关键。上海社科院智库建设基金会就是体制创新的产物,我们正在探索一套与智库发展规律相匹配的运行规则。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凌就“未来已来—应对颠覆性科技的智库策略”做专题发言。李凌认为,颠覆性技术将在两个方面对智库研究产生影响,一是在需求端激发一系列新的决策咨询研究问题的产生,尤其是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对智库而言,需要“软硬结合、文理相济”,把研究重点放在新科技对社会经济问题解域的拓展上,放在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另一方面,颠覆性技术还将在供给端对智库研究产生影响,一是改变智库研究的思维模式,运用新工具、新方法有助于打破既定思维定势,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二是改变智库研究的内容构成,在可重复的具有固定规则的研究领域,“机器替代人”将难以避免。但智库不会被颠覆性技术颠覆,新的问题将层出不穷,智库应当顺势而为,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但不能迷信新技术。
会议开幕式由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担任主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博士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国务院参事室办公室副主任唐华东作主旨演讲。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嘉宾们分别就“全球化新时代的智库创新”“全球化时代中国与国际智库的合作与创新”“新时代的智库人才发展”“未来已来—应对颠覆性科技的智库策略”“中国和亚洲智库的崛起”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王 贞 撰稿
杨亚琴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