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由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主办,上海社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老龄社会的经济特征和支持体系”课题组协办的第141期新智库论坛顺利举办。会议邀请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指导教授沈洁女士做题为“长期护理保险的财政陷阱:日本的案例”的专题演讲。
沈洁教授指出,日本在长期介护保险制度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但对于亚洲各国来讲,日本贡献更多的不是经验,而是教训,中国在设计长期照护保险时,一定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
日本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护理保险的可持续运行至关重要,但是政府对于护理保险有支出上限,并非承担无限责任。为了使护理保险制度能够持续运行,只能在控制总支出和增加个人负担两方面想办法。在这种思路下,政府逐渐提高了进入设施养老的标准,同时让高收入老年人在缴纳更多保费的同时增加自付比例。而且在判断高收入人群时,资产与养老金合并考虑。
沈洁教授认为日本护理保险财政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人口高龄化,缴费人群规模下降而使用保险费用的人群规模在上升,日本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预算快速增长;二是财政分配在地区之间、护理项目之间、代际、性别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其中边远农村、高级别护理项目、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和女性老人的支出远高于都市圈附近地区、低级别护理项目、低龄老人和男性老人。
鉴于日本长期介护保险面临的种种问题,日本政府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改革,其改革目标主要是保持收益与负担的均衡性、提高介护保险财政效率性和提高介护保险财政精准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日本政府进行了具体措施的调整,对服务供给体制进行改革,将市町村作为介护预防供给的主要力量,坚决杜绝医疗和介护的互通;进一步提高个人负担水平,根据个人经济水平确定自付比例,养老金、资产等全部纳入计算;调整护理预防服务项目,进一步压缩高支出介护服务的供给;降低供给方的报酬水平(或者说收益水平);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沈洁教授指出,中国可以从日本案例中得到以下启发:一是要实现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医疗和介护的界限必须清晰,否则既可能拖垮医疗保险也容易造成代际之间的绝对不公平;二是介护服务成本应当经过精准测算,对于护理等级认定率、服务项目使用率、保险费水平等都应做到事先预估;三是对于需求的调查评估很重要,以避免制度运行的效率低下和不公平;四是政府不应在政策实施之初定下过高的报销比例,个人负担水平不应完全与护理需求等级挂钩,也应与个人经济承受能力挂钩。
最后,沈洁教授与参会科研人员就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的关系、中国医疗服务提供结构、不同人群社会保险受益公平性以及智能机器人进入长期照护领域可行性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主持,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年学会、复旦大学青年骨干及本院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