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亚琴应邀赴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影响力评价与政策建议》为题作专题讲座,并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就智库建设开展深入研讨。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德昌、西浦智库执行主任王国辉等参与交流。
杨亚琴主任重点介绍了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建立的中国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及《2018年中国智库报告》的创新点,对当前中国智库高质量发展“跟不上”和“不适应”的背景原因、具体表现作深入分析,并就外部制度环境建设和智库自身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在交流环节,杨主任与参会专家就西浦智库的发展定位、组织架构、运作机制、核心产品等方面作进一步沟通探讨。
徐德昌主任详细介绍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发展历程和西浦智库的探索实践。西交利物浦大学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独立法人资、中外合作建立的新型国际型大学,在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研究方法、科研设施等方面拥有系列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高端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研究导向的创新型大学,发挥学校科研学术对苏州地方乃至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学校探索建立了西浦智库,充分利用国际化网络,为苏州地方政府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建言献策。王国辉主任介绍了西浦智库近两年来发展成效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希望得到智库中心进一步的指导。
杨亚琴主任建议,西浦智库在总结梳理近两年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未来规划设计,明确发展定位、构建组织机制和工作重点,提升已有产品影响力,进一步做实、聚焦、创新。她建议:充分利用学校国际化资源优势,推动智库研究更具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影响力;明确服务对象,对接苏州市委市政府需求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地方党委政府的智囊团,积极拓展企业服务项目;发挥“中国研究系”学科特色,以学术研究、会议论坛、对外交流等形式,传播中国声音;鼓励文理结合和跨学科研究,将前沿技术手段和工具有效运用到智库研究中;借鉴其他高校智库经验做法,在校教育专项基金会下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智库建设,解决经费问题;做好桥梁纽带,建立校内学术师资与校外决策专家的沟通机制,以项目形式凝聚专家资源,发挥领军人物作用,做好智库服务,主导成果转化,形成成果反馈机制,逐步搭建起政、学、产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重视宣传推广,探索与各类媒体合作渠道,积极发声,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
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共同创办一所中外合办大学,是经过教育部批准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于2006年正式成立,2012年获批实施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学校大部分教师由国外引进,采用“2+2”和“4+X”两种与国内大学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其中“2+2”是在国内完成两年的学习,剩下两年在利物浦大学完成学业,“4+X”是指在利物浦大学完成学业后可以自主选择深造或者就业。2018年,学校成立“西浦新时代发展研究院”和“西浦智库”。
“西浦智库”是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成立,聚焦地方发展和产业提升的高水平、国际化、综合性智库,于2018年正式成立运行。智库的核心策略是充分利用西浦国际化优势,网罗国内外高端研究人才和资源,携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园区战略产业,整合科教创新区高校和研究机构形成合力,为园区乃至苏州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发挥“外脑”和“参谋”作用。目前已形成《西浦智库报告》、“对话西浦”、“西浦论坛”等系列产品。
王 贞 撰稿
杨亚琴 审改